中印边境上那块地方,藏南地区一直是个难解的心结。
那块地方面积超过九万平方公里,原本是我国的一部分,可自从1962年那次边界冲突之后,就变成了印度的地盘。如今印度叫它阿鲁纳恰尔邦,还在那设立了行政机构。
印度人觉得那块地是他们的,可从历史角度看,这地方跟印度本土其实没啥血缘关系。
藏南的北面是西藏,南头靠近阿萨姆邦,东面跟缅甸接壤,西边则毗邻不丹。
印度主要是憑借阿薩姆這個跳板來控制這一帶,因為阿薩姆是印度東北部的門戶,靠著一條叫西里古里走廊的狹窄通道與印度本土相連。那走廊最窄的地方只有21公里,簡直就像個瓶頸似的。
要是哪出了啥問題,印度整個東北部就跟本土像割裂似的,直接脫節了。
阿萨姆邦本來就是印度的一個短板。
阿萨姆邦面积有17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超过5000万。居民主要是黄色人种,跟印度本土的棕色人种不一样。使用的语言是阿萨姆语,宗教主要包括藏传佛教和基督教,这和印度的印度教以及印地语差得远。
在历史上,阿萨姆从1228年开始建立王朝,统治了大约600年,直到1826年被英国吞并。这里一直没有归属于印度本土。英国人走后,印度建国时把它划为一部分,但当地的人一直不认账,觉得这不是他们的归属。
印度一建立,便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阿萨姆拆分成六个区域: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米佐拉姆和特里普拉,再加上藏南的阿鲁纳恰尔。拆分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管理,可惜分裂势力一直没休止过。
在阿萨姆,独立运动闹得挺激烈的,挺厉害的。
在1979年,联合解放阵线组建起来,领头的是帕雷什·巴鲁阿。这位领导人1957年出生在阿萨姆比尔帕拉营地,从小就喜欢踢足球,长大之后投身学生运动,反对印度的移民政策。
阵线达到高峰时,人员大约有几万人,牵制了印度好几个军队。印度调动了大约20万部队进行围剿,发动了六次大型行动,其中有四次是针对阿萨姆的。
他们利用游击战方式袭击军营和管道,2004年孟加拉国查获了一批武器:5000支枪、2.7万枚手榴弹、还有300只火箭筒。
巴鲁阿跑到缅甸和中国边境,继续指挥行动。阵线 split 之后,他带领的独立派系依然活跃着,2024年孟加拉国法院判他无期,但他还是没被抓到。
印度在阿萨姆边境布置了三支军队,后面还跟着中央后备警察和边境部队,主要是在清剿那些残留势力。可惜,这些残余力量没完全被剿灭,到了2025年,还有报道称他们从缅甸的据点重新开始活动。
阿萨姆之所以被认为是印度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西里古里走廊实在太狭窄,导致印度东北部的所有补给都得依靠这条路线,如果出了问题,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要是这条走廊被堵塞,藏南就会变得孤立无援,印度害怕渗透,派往阿萨姆的中国人审查得相当严厉。从战略角度看,挺阿萨姆自主或独立,反倒能耗掉印度的国力。
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曾错失了三次关键的机遇。
一九六二年,国内问题不少,缺少美苏的撑腰,打不赢;一九七一年,援越行动和苏联的威胁都在,三线建设也搞得很忙;到了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七年,阿萨姆阵线出现,苏联逐渐失势,中美关系变得亲密,中越边境的冲突也让力量分散掉了。
要是当时能帮忙援助阿萨姆,搞个联合战线,把印度逼得左右为难,收复藏南简直轻而易举。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印度试核成功,装导弹的核弹头都出来了,对着中国一打就得冒很大风险。
印度东北那边跟当地的文化不太搭调,政府的移民政策让原本的居民变成少数族群,孟加拉和尼泊尔的人偷渡进来,导致人口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印度推行印度化政策,鼓励本土居民迁移务边,但实际上,本地居民多从事低端工作,怨气堆积。尼赫鲁早就说过,东北的部落民一直觉得自己不真正算是印度的一分子。
印度东北六个邦跟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接壤,这块地儿的归属其实是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边界留下来的问题,历史上的遗留问题挺麻烦。
东北六个邦的居民主要是亚裔民族,而印度本土的人口因为曾经受到波斯人和欧洲人的影响,混血比较多,外貌上也挺多样化。这样一来,整体上形成了明显的民族差异,也让东北六邦对印度联邦的归属感比较弱。
印度联邦政府继续实行种姓制度,东北六个邦的居民主要是曾经属于缅甸族群的少数民族,他们在传统的种姓体系里,大多被划在首陀罗和达利特这两个底层等级,社会地位比较低。
由于阿萨姆是黄种人,常常遭受到印度人的歧视,有时候被误认为是中国人,结果还会被打。
自1947年印度成立以来,政府对东北六邦的经济投入其实不算多,截止到2019年,总共才大概投入了220亿卢比左右。
要比起来的话,孟买一年的预算都得超过6300亿卢比,东北六邦的整体经济规模还比不上像孟买或者新德里这样的单个大城市。
工业基础还挺薄弱,公共资源也缺乏,导致这个地区的发展一直跟不上,社会和印度主流社会之间其实还存在挺大的一道沟壑。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各种矛盾和不满情绪,东北六邦曾多次掀起独立的运动,还涌现出不少民间武装力量。
为了压制这些武装冲突,印度政府利用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把军队调到了那里,目前印度的主要陆军部队都集中在这一区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骚乱和暴乱。
虽然地图上看孟加拉国被印度包围,可是印度在东北六个邦的管理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
作为印度通向东南亚的重要战略通道,东北六邦的地位虽然很关键,但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重视。印度在这个地区的政策就像个“鸡肋”——既不舍得放弃,又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主要还是靠军事手段来keep控制。
尤其是西里古里走廊,因着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被印度视为重点守卫的要地。
为了提升这条走廊的防守水平,印度在1975年把锡金合并进联邦,这样一来,不仅扩展了走廊的控制面积,也进一步稳固了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从历史来看,西里古里走廊一直受到英国殖民时期划定边界的影响,导致了民族和领土格局变得相当复杂。
在政治上,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关系挺密切,这也对走廊周边的地缘政治局势产生了不少影响呢。
东北六个省份里面民族矛盾挺复杂,还伴随着不少不稳定因素,导致区域安全形势变得不太稳定;而且,自1975年锡金归入印度后,这也让印度对这一块的掌控更坚实了。
在军事上,西里古里走廊被认为是连接印度东北和东南亚的唯一陆路通道,这条路你说重要不重要,不仅关系到战略布局,还关系到经济合作。
印度军队在那边集中了不少兵力和基础建设,明显是挺重视走廊的安全。虽然这地方的地形让守起来挺不太容易,但作为印度东部战略的要冲,这个走廊的位置还是无法取代的。
由于它又细又脆弱,西里古里走廊经常被形容成“蛇的七寸”,也因此成为附近各种势力争夺的关键地点。
印度国内的事儿不少,土地制度改革、种姓问题和语言统一,都还没搞妥当。
藏南谈判搞了二十多轮,结果嘛,既不是战场上的,也不可能在桌面上谈成。印度一喊和平,呵呵,纯属 Self-deception。阿萨姆这个点很关键,朝鲜可以借这个特殊情况,把印度搞得支离破碎,收复藏南,同时也能削弱一下印度的实力。
印度把自己的脆弱点揭露给了中国,趁着阿萨姆还没完全稳定,就打个“围魏救赵”。要是阿萨姆实现独立,藏南跟印度本土就会被隔开,自然也就脱离了印度的掌控。印度挺害怕,所以才派第33军守在那个走廊上。
股融贷配资,专业杠杆炒股,配资炒股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