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因英伦三岛的封锁被困北海海域,致使其无法进入北大西洋对英国航运实施遏制,无奈之下德国海军只能派遣潜艇进入大西洋。中国海军面临着与之相似的境遇,被第一岛链封锁束缚。中国海军若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突破西太平洋的封锁、打破僵局成为唯一选择。近些年来,中国海军前出西太平洋已然常态化。而前出西太平洋存在两条路线,其一是位于菲律宾与中国台湾省之间的吕宋海峡,其二是琉球群岛的宫古海峡,这两条通道是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前往太平洋的必经之路。自2016年起,日本自卫队开始在“西南防线”部署反舰导弹,旨在增强其岛屿作战能力。
一:
美国2010年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明确表明,若要在中国“反介入”的作战环境中开展军事行动,必须借助日本的军事基地,并将其与“空海一体战”战略相融合,以此来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阻碍。202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内线部队概念》,期望日本以日本列岛以及西南诸岛构建防御屏障,从而牵制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延缓中国海军的进攻节奏,为外线兵力的集结与物资补给争取时间和条件。内线作战的关键支撑点在于日本本土现有的军事基地,以及面向中国东海方向,从日本九州岛向西南方向延伸约1100公里的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先岛群岛,这些群岛共计拥有55个大小岛屿。尽管这些岛屿看似渺小不起眼,但它们却掌控着东海、黄海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命脉。中国海军只有突破琉球群岛,才能够对在西太平洋集结的美军部队形成威慑。日本凭借这些岛屿,便能对中国海军起到牵制作用,帮助美国分担西太平洋的防卫压力,迫使中国海军必须先歼灭岛屿上的军事力量,才能为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为配合美国实施“空海一体战”战略,2011年日本发布的《防卫白皮书》提出,加强西南岛屿的防卫体系建设将成为日本国防建设的核心任务。日本防卫省计划以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步兵团为基础,组建一支规模达3000人的陆军海战队。同时,采购AAV7型两栖战斗车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直升机。此外,日本耗资41亿日元在长崎县佐世保市新建和改建军事营房,耗费109亿日元修建MV-22专用机场,以此提升西南岛屿的军事攻防和稳固能力。驻守在冲绳县那霸基地的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主力第6防空群扩编为第15防空团,用自主研发的03式中程地对空导弹替换了原有的美制“霍克”型地对空导弹。日本还将驻扎在筑城基地的第8航空团所属第304飞行队调往那霸基地,并与原有的第204飞行队重新整合,组建第9航空团。同时,日本耗资34亿日元对那霸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扩建,还计划延长与那国岛、新石垣岛和宫古岛机场的跑道,以便能够部署F-35战斗机,并在奄美大岛及与那国岛配备“沿海监视部队”。
宫古海峡最窄处仅有209公里,其中超过160公里的航道属于可供大型水面舰艇自由通行的国际航道。扼守宫古海峡的是位于琉球群岛西南部的日本先岛群岛,该群岛由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组成。宫古岛面积为160平方公里,距离中国台湾省380公里。日本于2017年在宫古岛启动军事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2019年正式派驻380人的警备部队。期间,日本试图在岛上秘密修建弹药库,但因遭到当地岛民的强烈抵制而暂时停工。不过,日本还是将石垣岛的石垣港和宫古岛的平良港改造为海上保安厅补给基地。那国岛地处日本最西端,面积仅28平方公里,其西部距离中国台湾省仅有110公里。战机从那国岛起飞,只需六分钟便可抵达钓鱼岛上空。日本在那国岛部署了160名军事人员,并在岛屿西部的久部良地区设置了雷达和水下声呐装置,用于监测在宫古海峡航行的中国舰艇编队。
在距离宫古岛133千米的八重山列岛石垣岛上,茂登山是冲绳地区的最高峰。日本已在此修建射击训练场和弹药库,并驻扎第15旅团的地对空导弹部队,目的是在战时阻止各类航空器靠近。此外,日本还花费160亿日元购得鹿儿岛县大隅群岛中的马毛岛。马毛岛是一座无人岛,位于日本九州南侧,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达16.5公里。岛上建有两条呈十字形分布的飞机跑道,南北向跑道长4200米,东西向跑道长2400米。
马毛岛作为日本第二大无人岛,并不适宜人类居住。但因其与九州岛隔海相望,且扼守大隅海峡,是守护九州岛的重要战略要地。由于该岛机场距离普天间机场500公里,距离岩国基地400公里,距离关岛基地2300公里,距离东京1100公里,距离上海1550公里,距离高雄1500公里,所以能够作为战略中转枢纽,或是作为向西南方向进军的前沿基地。同时,它还有望取代硫磺岛,成为美军第5舰载机联队的临时训练基地。日本还计划在马毛岛建立自卫队训练基地和战略物资储备中心,驻军规模达500人,将其打造为除那霸基地之外的又一空军基地。从这里起飞的战斗机,无需进行空中加油,就能对中国东部沿海的大部分地区构成威胁。
二:
在2013年,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曾发布了一份名为《“运用陆基反舰导弹应对中国”》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其向美军提议,在马六甲海峡、巽他群岛、龙目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冲绳岛以及台湾岛等地部署陆基反舰导弹,企图构建起一道阻拦中国海军舰艇前出至太平洋的“封锁链”。然而,在众多亚洲国家里,仅有日本和菲律宾可能会同意此项部署计划。倘若在冲绳岛部署射程处于100-200千米区间的反舰导弹,那么中国在冲绳岛以南的所有航行路线都将被纳入其覆盖范围,这会致使中国东海的大部分海域成为中国海军难以涉足的“禁区”。
日本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长期以来对岸舰导弹极为重视,将其视为抵御敌方舰艇靠近本国海岸的关键力量。2013年,日本首次在冲绳县的宫古岛部署陆上自卫队第3岸舰导弹部队,并开展了封锁海峡和反登陆的军事演练。同时,日本从北海道苫小牧港租赁民用高速搬运船,计划将岸舰导弹运往2500千米之外的石垣岛进行部署。但在港口准备出发时,这一行动遭到了当地岛民的强烈抗议和阻拦,最后在警察介入维持秩序的情况下,搬运船才得以驶出港口。除此之外,日本还从东北地区青森县三泽基地调遣另一支岸舰导弹部队,将其部署在冲绳那霸基地。
上述三支岸舰导弹部队所装备的均为88式岸舰导弹。这款导弹是1979年由三菱重工基于80式空舰导弹进行研发的。在设计上,88式岸舰导弹基本沿袭了80式导弹的架构,只是额外增加了助推器。这使得导弹的长度从原本的3.98米增长至5米,发射重量由600千克提升到660千克,战斗部重量从200千克增加到225千克,射程也从70千米延长至150千米。该导弹可由73式载重卡车进行运载,一辆发射车能够搭载6枚导弹。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包含6辆目标搜索车、12辆通信中继车、1辆控制车、4辆指挥车、16辆发射车以及16辆供弹车。不过,受当时技术时代的限制,88式岸舰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难以适应现代战场环境。它在任务规划、射击参数设定等发射准备环节,所需时间长达45分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无法进行机动转移。
88式岸舰导弹所配备的搜索雷达探测范围有限,无法对150千米以外的目标实施有效控制和精准瞄准。而且该导弹没有配备数据链系统,不能直接获取目标相关数据,只能依靠预警机或舰艇为其提供目标信息。此外,其制导系统定型于20世纪80年代,信号调制方式较为简单,抗干扰能力不强。加之所需车辆众多,导致整个部署过程极为繁琐复杂。鉴于此,日本陆上自卫队随后提出研发新型12式岸舰导弹。12式岸舰导弹实际上是在88式舰载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样采用6联装发射车,但发射箱的形状从圆柱形改为矩形。导弹全长依旧保持5米,弹重700千克,射程提升至200千米,仍属于高亚音速反舰导弹类型。不过,它采用了“惯导+GPS+地形匹配+末端主动雷达”的复合制导方式,能够在距离海岸线50-60千米的内陆地区进行发射。导弹发射后,会在50米的高度进行巡航飞行,以此降低被敌方发现和拦截的几率,进而提升自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将12式岸舰导弹部署在宫古海峡北侧的冲绳那霸以及南侧的宫古岛,刚好能够封锁宽度约280千米的宫古海峡。并且,这些导弹还可以与部署在花莲的“雄风”2岸舰导弹相互配合,对台湾岛东侧的南北海域实施封锁。这些岸舰导弹采用了较为灵活的部署方式,平时主要驻扎在基地的坑道工事之中。一旦预警机或舰艇探测到目标位置,导弹发射车便会迅速驶向预先设定好的多个伪装发射阵地。由于宫古岛本岛与来间岛、池间岛之间架设有大桥,下地岛、石垣岛以及那国岛都有固定港口与宫古本岛相连,所以导弹发射车能够借助滚装船或公路在宫古列岛范围内实现机动发射。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若想要消除这一威胁,就必须逐个岛屿搜寻并摧毁这些发射车。如此一来,日本便能达到牵制中国海军行动的目的。
三:
为了进一步提升岸舰导弹的精准度,日本持续加大在天基、空基、岸基、海基等多个维度,远、中、近不同距离层次构建海上立体监视网络体系的研发投入。在构建第一岛链封锁体系方面,日本着重发展空基监视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便着手开展天基监视装备的建设工作,陆续发射了海洋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多种民用卫星。表面上以开发海洋资源为借口,实则是为了谋求天基监视能力。日本计划组建一个情报收集网络,该网络由5颗光学侦察卫星和4颗雷达侦察卫星构成,并且由日本内阁情报调查室下属的内阁卫星情报系统负责该网络的管理与运行,以此增加对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以及重要军事目标的侦察频次。
在空基监视装备领域,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海上反潜侦察能力颇为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其实力仅次于美国。承担远程监视与反潜作战任务的主力机型是P-1、P-3C反潜巡逻机。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的P-3C反潜飞机数量达80余架,这些飞机配备了多种潜艇探测系统以及AN/APS-115型搜索雷达,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732千米,最大航程为6100千米,飞行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日本列岛。P-3C主要在大隅海峡和冲绳南部海域执行任务,对中国潜艇的活动进行监视和限制。P-1作为日本新一代的反潜巡逻机,相比P-3C,其飞行速度提升了1.3倍,飞行高度也更高,单次监视飞行时长可达10小时,监视覆盖范围也比P-3C更为广阔。原本,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采购70架P-1,用以替代P-3C反潜巡逻机。
然而,由于P-1反潜巡逻机频繁出现故障,截至目前仅有9架投入服役。因此,对于第一岛链的监视封锁工作,只能通过交替使用P-3C和P-1反潜巡逻机来完成。此外,日本航空自卫队还订购了3架第30批次的RQ-4B“全球鹰”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有70架SH-3A“海王”反潜直升机、42架SH-60J“海鹰”反潜直升机以及44架SH-60K“海鹰”反潜直升机。并且,日本计划将反潜无人直升机部署到“出云”级、“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上,以此强化对海域的监视能力。日本现役的多数主力水面舰艇都装备了第四代舰载声呐和OPS-28型对海搜索雷达,这些装备也能够执行近程水面监视任务。
潜艇部队同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执行警戒监视任务的重要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的主力潜艇为“亲潮”级和“苍龙”级常规潜艇,“亲潮”级潜艇配备的是ZYQ-6声呐系统,“苍龙”级潜艇搭载的则是ZOQ-7声呐系统,这两款声呐系统能够主动或被动探测20多公里外的目标。“苍龙”级潜艇是一款大型常规潜艇,不仅适合执行近海巡逻警戒监视任务,也具备远洋作战能力,被日本海上自卫队大肆宣扬为“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常规潜艇”。“苍龙”级潜艇采用斯特林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水面最高航速为13节,水下最高航速可达20节,通常以潜航的方式在巡逻区域执行水下警戒监视任务。潜艇巡逻阵位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巡逻区域的范围依据潜艇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所在海区的地理环境和水声传播条件而定,一般巡逻区域面积约为2000平方千米。日本海上自卫队所有常规潜艇都具备发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或是发射基于12式岸舰导弹改进而来的潜射导弹的能力,在必要情况下,这些潜艇也能够参与封锁作战行动。
四:结语
当下,中国海空军无论是在装备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超日本,除美国海军外,其他国家的海军力量都难以与之抗衡。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战舰都是近十多年来新装备的,其舰龄比美国海军的舰艇还要新,装备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日本自卫队的实力远不及中国海空军,只能依靠构建“西南防线”来试图限制中国海军的行动。一旦中日之间爆发冲突,宫古岛和石垣岛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军队优先打击的目标。
这两座岛屿地理位置偏远,驻守兵力薄弱,岛上除了岸舰导弹部队外,主要是配备轻武器的后勤和情报人员。若在岛上大规模部署陆军部队,将会面临严峻的物资补给难题。而且,岛上没有部署防空导弹,同时距离冲绳空军基地也有一定距离。所以,中国只需通过空(机)降或海上渗透的方式,派遣少量特种步兵,便能够迅速占领这些岛屿。岛上的岸舰导弹由于需要持续发射电磁波,几乎没有打游击战的机会。一旦中国军队占领这些岛屿,就能够为经由这两个海峡前出太平洋的海军舰队提供掩护,使其能够迎战从关岛、珍珠港或圣迭戈前来支援的美军,同时切断日本的西南航线,迫使日本不得不将战略资源运输路线向东迁移2000至3000公里。
股融贷配资,专业杠杆炒股,配资炒股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