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最牵挂的莫过于养老的依靠,儿女的态度更是心头的一块大石。上海黄浦区的施老伯夫妇,手里有套值上千万的房子,本是后半辈子的底气。
这房子的产权,老两口和独生女施女士各占一份,想着是独苗,将来总是她的,老两口也就没多计较。
可谁能想到,这份信任竟成了扎心的刀子。今年 1 月,施女士没跟老两口打一声招呼,凭着电子亮证,就冒充父母把房子过户到了自己名下。到了 3 月,她又拿着这房子去抵押,贷出 900 万,说好半年就还。直到 5 月,老两口这才如梦初醒,住了大半辈子的家,不光换了主人,还被押了出去。
问起施女士,她说那 900 万没保住。一部分被中介骗走了,另一部分拿去办枫叶卡,钱就这么没了踪影。
黄浦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也说了,当时电子亮证验证环节有漏洞,不过现在已经用技术手段改过来了。可漏洞补上了,老两口心里的窟窿怎么填?
眼下最让人揪心的是,要是施女士到时候还不上这 900 万,房子可能就得被拍卖。老两口年纪大了,真要是没了这房子,往后住哪儿去?而且,施女士和那些相关的人,搞不好还得担法律责任,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这些词,想想就让人发慌。
这事传开后,街坊邻里议论纷纷。有人说,以前总说养儿防老,现在观念变了,儿女小时候带来的那点念想,怕是撑不起后半辈子了。施老伯夫妇一开始或许觉得,把责任推给登记中心就行,哪有那么容易?要是最后说过户不算数,借钱给施女士的人肯定不答应,报警说被骗,到时候施女士怕是得蹲大牢。就算这样,女儿那部分产权也可能被强制拍卖,房子还是保不住。
还有人琢磨,父母的名字是被冒签的,那抵押合同能作数吗?实在想不通,这房子早晚也是独生女的,何必急着这么做?这哪是养了个女儿,简直是养了个讨债的。也有人劝老两口,干脆别认这个女儿了,留着房子自己养老最牢靠。
更有人叹气,连自己的父母都骗,这样的儿女哪能靠得住?日子过成这样,心里多寒啊。仔细想想,真让人后背发凉。家里穷的,日子不好过;家里有点家底的,也未必能安稳。人心这东西,真是说不透。还有人觉得,中介也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假合同怎么就成了呢?
这事像块石头,扔在大家心里。不光让人重新掂量家里的那份信任,也让人对房子交易的安全多了份操心。
股融贷配资,专业杠杆炒股,配资炒股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